靖平十四年,十二月。
首辅去世。
这位从冤句县外的村子开始。
就一直追随着陈怀信的老臣。
终究是。
没能挺过这个冬日。
霎时。
朝野震动。
举国哀悼。
陈怀信赐谥号文正。
并亲自参与其葬礼。
其身被葬于帝陵旁。
“父亲曾言。”
“希望能够一直看着,煜国江山社稷日益昌盛。”
“如今能葬于帝陵旁,也算是了却了他的心愿。”
“草民,谢陛下隆恩。”
首辅的儿子对着陈怀信说道。
他并没有任何官身,也因为读书不成,便一直被首辅要求,在家中安分守己,耕作度日平静生活。
他也一直听从着自己父亲的嘱咐,直到今日才离开家乡,出现在长安城,代父亲拜谢陛下与生前的同僚。
陈怀信脸色平静,安抚其几句,等离开之后,才长叹了口气。
“难怪古今帝王都想要长生。”
“这岁月之侵蚀。”
“这时光之无情。”
“真是……唉。”
陈怀信摇着头。
朝中众臣的情绪也都低沉着。
这些年来。
倒也不是没有臣子去世。
甚至还有将领死在战场之中。
但是。
像是首辅这种身份地位的、与他们从冤句县外开始、便追随着陈怀信的老臣的去世、还是让他们感到浓浓的悲伤。
即便是那些归降的臣子,此刻也都忍不住叹息。
“其家人一直在老家生活?”
“除了其夫人陪伴在长安城外,其余子孙家眷,全都在老家鲜少离开。”
“让当地官府平日多照料一二吧。”
陈怀信看向了次辅。
或者说。
自从老首辅去世后,他便是新的首辅。
这也是老首辅所推举、并且培养了许久的人。
新首辅点了点头。
哪怕众臣都知道,这样的安排,可能会让老首辅家人在当地的地位超然,但从老首辅家人平日的表现来看,他们也值得被这样优待。
等到老首辅的事情渐渐平复后。
新首辅也汇报着这段时间之事。
“对于教育改革的准备。”
“首辅大人已经做好了。”
“无论是书籍。”
“还是教书先生。”
“只需要个三五年便能安排妥当。”
新首辅开口说道。
这是老首辅生前亲自操劳的最后一件事。
至于其他的,比如西南地区本地高产作物的种植,比如草原生产建设军队的家属安排,比如佛道两教的交流等等,这些已经早早的就被转移到新首辅手中了。
也许是因为老首辅已经感觉到,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,所以才会如此果断的,便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后继者。
丝毫没有那种人越老,越临近死亡,就越抓紧权力的想法。
这也让煜国的运转,没有受到多少影响。
“或许。”
“老首辅并不想看到。”
“因为自己的去世而影响了煜国的发展。”
“毕竟他可是曾为这片江山呕心沥血啊。”
陈怀信明白了老首辅的想法。
而对于新首辅的汇报。
他也是认真的交流着。
等到一段时间后。
他也大概知晓了。
这个新首辅的性格。
“相比与老首辅。”
“新首辅会更保守一点。”
“老首辅虽然也很谨慎。”
“可当发现某些政策,可以先行尝试以辨成效,比如示范区模式,他就会变得稍微激进一点,去试试究竟哪种政策比较合适。”
“而新首辅则不会这样,他只会希望能够保持江山平稳,保持住如今煜国的上升势头,不太愿意去做冒险之事。”
陈怀信有所明悟。
他知道。
新首辅是老首辅所推举与培养的人。
而老首辅之所以会觉得,这样的人适合接替自己的工作,可能也是觉得如今的煜国,发展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。
他的性格或许难以做出太大的成就,但是让江山社稷保持稳定,让如今的势头不会断掉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“老首辅是希望煜国能够多积累一段时间吗?”
陈怀信在心中想着。
他接受了老首辅的好意,因为新首辅的年龄,其实也不算太小了。
而且最近这几年,哪怕是帕提亚帝国与罗马帝国,也不太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太大影响,所以发展与积累的确是很有
第170章 首辅去世!摊丁入亩?!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